目录
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
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“金字招牌”齐鹏飞;3-7
强化新时代站位,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杨凤城;8-13
学科建设
基于功能系统分析法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探究李基礼;14-18
思想政治教育说理的内涵要义、认识误区及实践要求郗厚军;19-25
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空间维度诠释陈启超;孙其昂;26-31
数字技术融合下思想政治教育智能转型探赜韩俊;金伟;32-37
理论探讨
中国“五年规划”制度优势的历史生成、转化机制和认同功能任鹏;李毅;38-45
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中国问题的科学视角徐芹;46-52
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批判及其当代意义阚道远;53-59
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与《资本论》世界历史观之比较练元浩;刘召峰;60-66
列宁社会主义劳动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吕佳翼;67-73
社会思潮研究
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场及批判——兼论列宁对卢森堡等人批判的超越靳思远;74-80
毛泽东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三例陈玉斌;81-87
化智为治: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张磊;王建新;88-94
网络反智主义的表现、传播手段与治理罗方禄;邬永嘉;95-100
智媒时代青年功利主义思想倾向的生成及引导刘海生;潘建红;101-106
课程建设
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五重维度孙秀玲;107-113
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“历史与理论相结合”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沿革周家彬;114-120
观察与思考
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重在协同育人骆郁廷;周耀杭;121-127
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合力的三维构成曲建武;谭丽萍;128-132
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时代内涵、价值意蕴和实现途径黄耀霞;刘成荫;133-138
大数据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重要价值与实践进路张琼;高盛楠;李玉纯;139-144
实践与探索
融入党史元素的“思创融合”课程化探索——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尹兆华;刘丽敏;王丽红;145-148
世纪疫情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朱炜;149-152
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提升高校劳动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究陈国秀;153-156
信息与动态
系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矛盾化解的精品力作——评《思想疏导能动化解社会矛盾研究》刘建军;157
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专题研讨会综述张盼;顾良艳;158-159
“迎接二十大,语言文字这十年”系列活动暨国家语委重大科研项目开题会召开2
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
161-162